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8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454篇
地球物理   919篇
地质学   1350篇
海洋学   341篇
天文学   225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2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In the Négron River catchment area (162 km2), surface‐sediment stores are composed of periglacial calcareous ‘grèze’ (5 × 106 t) and loess (21 × 106 t), and Holocene alluvium (12·6 × 106 t), peat (0·6 × 106 t) and colluvium (18·5 × 106 t). Seventy‐five per cent of the Holocene sediments is stored along the thalwegs. Present net sediment yield, calculated from solid discharge at the Négron outlet, is low (0·6 t km?2 a?1) due to the dominance of carbonate rocks in the catchment. Mean sediment yield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is 7·0 t km?2 a?1 from alluvium stores and 7·6 t km?2 a?1 from colluvium stores. Thus, the gross sediment yield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is about 18·7 t km?2 a?1 and the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3 per cent. The yield considerably varies from one sub‐basin to another (3·9 to 24·5 t km?2 a?1) according to lithology: about 25 per cent and 50 per cent of initial stores of periglacial grèze and loess respectively were reworked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Sediment yield has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6 in the last 1000 year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very high rate of sediment storage on the slope during that period (88 per cent of the yield)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formation of cultivation steps (‘rideaux’).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current destruction of these steps will result in a sediment wave reaching the valley floors in the coming decades. Subboreal and Subatlantic sediments and pollen assemblages in the Taligny marsh, where one‐third of the alluvium is stored, show the predominant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y during these periods in the Négron catchment.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2.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3.
从单密钥加密、公用密钥加密、安全散列、数字签名等网络安全技术出发,讨论了网络通讯中的信息加密、信息完整性以及客户机服务器认证等技术知识。并详细分析了SSL协议工作原理,讨论了如何利用CA数字证书签发机构和SSL协议原理在Internet/Intranet中建立Web安全站点,本文将以Windows NT和UNIX环境为例,详细介绍安全Web站点的配置步骤,充分利用SSL的强大功能,以确保通信双方的信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4.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65.
提出依据开挖剖面中的楔形体在受到断层作用时其厚度的变化量求解断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分析表明断层水平位移量S与楔形体在断层两侧厚度变化量Δh满足关系式S=Δh/ρsinβ。式中ρ为楔形体在断层走向上的尖灭系数,β为断层的倾角,该关系式不仅能满足纯走滑运动的断层,而且也满足一般斜滑断层,同时提出了在剖面上判断断层水平运动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黄海及其边缘,经历史地震资料整理,地震参数估定与编目,截至1949年8月,共有M≥3级地震2187次,其中M≥43/4级地震259次,资料显示大致有三个相对集中活跃区,16世纪曾有过历史地震活动高潮。  相似文献   
67.
68.
文章首次对蒙甘新相邻(北山)地区各类金、铜和铜—镍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论证了金、铜和铜—镍成矿作用与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铜和铜—镍成矿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金矿床(点)大体可划分为变质岩型、火山岩型、斑岩型和深成侵入岩型;铜矿床(点)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金和铜矿床(点)大都沿古板块汇聚带分布,与海西期火成岩具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9.
GPS技术应用于中国地壳运动研究的方法及初步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中主要就中国利用GPS等空间测地资料研究地壳运动、构造变形 ,以及用于地震预测探索方面 ,从方法技术和近年来取得的一些初步结果进行了概要性论述。介绍了利用GPS技术资料研究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水平应变场、建立地壳运动模型等方法研究的进展。由GPS观测给出的地壳水平运动初步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现时水平运动在全球参考系中为整体向东 ,并兼有顺时针扭转运动。西部地区构造形变强烈 ,整个青藏块体及其边界带 ,以及新疆西部是应变值最高的区域 ,水平应变场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为近NE向 ,空间差异显著 ,反映了印度板块碰撞推挤和青藏块体强烈构造运动的影响。中国大陆东部水平运动的差异性不显著。强震分布于地壳运动的大小、方向显著变化的区域 ,大地震通常发生在水平剪应变高值区或其边缘 ,尤其是与区域主干断裂的构造活动背景相一致的剪应变率高值区。  相似文献   
70.
南海西部围区中特提斯东延通道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南海西部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编制了该区T_2,T_3~1,T_3~2,T_3~3,J_1-J_2,J_3-K_1共6个时段的岩相古地理简图,根据其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岩相特征,讨论了尚存争议的中特提斯进入南海的通道问题。实际资料表明,黑水河盆地在三叠纪受印支运动影响完成了从海到陆的过程,之后不再出现海相沉积,中特提斯不可能从红河裂谷带进入南海。在新加坡所见的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浅海至陆相沉积代表古特提斯的残余海,到中侏罗世完全消失。早侏罗世时期在印支半岛南部出现的近南北走向的海湾可能经过泰国湾与当时的滇缅海相通;但是这个海湾浅而短暂,滇缅海能否从这里进入南海值得怀疑,更不可能是中特提斯的通道。在南海西部围区,迄今已证实的中生代洋壳碎片(蛇绿岩套)和深海沉积仅见于南部Woyla—Maratus—Lupar一线及其附近。这套延伸2000余km,从洋壳、深海到浅海岩相齐全的岩石所代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纪世大洋应是中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中特提斯东延而最可能是走南路,即从班公一怒江带南下之后,经Woyla线穿过苏门答腊岛,绕加里曼丹岛南缘到Maratus线,向北再经沙巴到Lupar线,在沙捞越北部或纳土纳岛附近进入南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